析出过程的相场模拟

在Pandat™相场模块中,采用多组元多相相场法(MPFM)[1996Ste, 2011Guo, 2018Shi] 来模拟析出动力学。弹性常数和无应力转变应变(SFTS)用于计算析出相的弹性能,并且可以预测颗粒形貌演变。

对于具有α = 1,2, … ,N 个相和 i=1,2, … ,M 个组元的系统,其总自由能函数(F)为界面能密度(f intf), 体化学自由能密度(f chem)和弹性能(Eel)的总和确定。

  (1)  

其中序参量, , 代表由向量 描述浓度场的相的局部体积分数,其中第 i 组元浓度场为 。在多组元多相相场法(MPFM)中,序参量满足:

  (2)  

根据序参量 和相组成 , 以及质量守恒原理,局部浓度 为:

(3)  

PanEngine/PanDataNet 通过化学能密度f chem与MPFM相场耦合,

  (4)  

每个单独相的自由能 由PanEngine计算得出,对于给定的局部成分 和相场序参量 ,各个相成分 通过KKS模型 [1999Kim]确定。

为了获得每个相的浓度,假设所有组元在不同相中的局部扩散能力相等,其表达式为 [1999Kim]

(5)  

其中 α 和 β 代表不同的相,i 为组元元素。对于一组固定的序参量和成分场,相的成分可以通过方程 (3)方程 (5) 唯一确定。

界面自由能密度为:

  (6)  

其中 界面两侧的的梯度能量系数和势能峰,它们共同确定了界面能 和边界宽度。其中,α 与 β 相之间的界面能 为:

  (7)  

弹性应变能控制粗化阶段颗粒的形貌以及变量选择。弹性应变能函数 通过Khachaturyan提出的微观弹性理论[2013Kha] 以及在MPFM框架下的修正方程获得 [2006Ste] 公式中重要的输入量为每个相的无应力转变应变(stress-free transformation strain, SFTS)和弹性常数Cijkl

无应力转变应变(SFTS)通过下面的矩阵定义:

通常,这个SFTS矩阵的参考相通常为合金的基体相。以基体为面心立方(Fcc)相为例,如果析出相也为立方结构,当i=j 时,e11 = e22 = e33 ; 当ij 时,eij = 0。如果析出相为四方结构,根据析出相取向关系的不同,SFTS则可能是e22 = e33e11 = e33 或者 e11 = e22 中的一个。其它的对称关系则可能形成更复杂的SFTS形式,这里不详细讨论。

当无外加应力场时,根据Khachaturyan的微观弹性理论 [2013Kha] 中均匀模数假设(homogeneous modulus assumption),连贯弹性应变能(coherency elastic strain energy):

  (8)  

其中 pq 代表两个相,n 是倒易点阵空间沿方向k的单位矩阵; 是结构序参量 绝对值的傅里叶变换和它的共轭复数。

  (9)  

在多组元多相相场法(MPFM)中,相场序参量 和Cahn-Hilliard 模型下浓度场参量 的演变规律如下:

(10)  

  (11)  

其中, 是界面迁移率, 是局部共存的相数。 , 其中 分别是组元 kn 的化学势。化学迁移率通过下式获得[2004Che]

  (12)  

其中Ml是原子迁移率,cl是第l个组元的成分。同时求解 方程 (10)方程 (11)

在析出模型中,对序参量的动力学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处理:

  • 驱动力的比例处理(Scaling)方法:在某些情况下,当模拟析出长大过程中,相变的驱动力数值很大,会导致数值不稳定。因此我们采取了比例处理方法来减小转变的驱动力。

  • 序参量的迁移率:对于扩散控制的析出过程,序参量的迁移率 应该足够大才能确保扩散控制的界面发生移动。但是如果值太大,将会观察到等成分转变。因此,我们在相场模块中自动选择合适的值来保持扩散控制的假设。

  • 界面宽度: KKS模型中的界面宽度仅仅为一个数值变量,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界面宽度。为了数值稳定性,推荐使用界面宽度为5个格点。

经典形核模型

相场模块中,析出相的形核速率由经典形核理论计算获得:

(13)  

其中 Nv 为形核质点密度, Z, Zeldovich 因子;β*, 为原子吸附速率。 t 为时间, τ 形核的孕育时间。 kB 是玻尔兹曼常数,T 是温度, ΔG*是形核能垒,可以根据界面能、化学驱动力和弹性能计算获得。详细的描述请参见析出模块介绍中析出相形核

在相场模块中,形核的算法采用泊松种子概率形核过程,形成临界尺寸晶核的概率为[2019Shi]

  (14)  

其中 P(r,t) 表示在时间t时,经过时间间隔 Δt,在位置r附近的体积ΔV 空间内形成临界晶核的概率。

参考文献:

[1996Ste] I. Steinbach et al., “A phase field concept for multiphase systems”, Phys. D Nonlinear Phenom., 94 (1996): 135–147.

[1999Kim] S.G. Kim et al., Phase-field model for binary alloys, Phys. Rev. E., 60 (1999): 7186–7197.

[2004Che] Q. Chen et al., Quantitative phase field modeling of diffusion-controlled precipitate growth and dissolution in Ti–Al–V, Scr. Mater., 50 (2004): 471–476.

[2006Ste] I. Steinbach et al., “Multi phase field model for solid state transformation with elastic strain”, Phys. D Nonlinear Phenom., 217 (2006): 153–160.

[2011Guo] W. Guo et al., “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static state of multi-junctions in a multi-phase field model”, Phys. D Nonlinear Phenom., 240 (2011): 382–388.

[2013Kha] A.G. Khachaturyan, “Theory of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in solids”, Courier Corporation, 2013.

[2018Shi] R. Shi et al., “Growth behavior of γ'/γ'' coprecipitates in Ni-Base superalloys”, Acta Mater., 164 (2019): 220–236.

[2019Shi] Rongpei Shi et al., Integrated Simulation Framework for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Ti-6Al-4V: Melt Pool Dynamics, Microstructure, Solid-State Phase Transformation, and Microelastic Response. JOM, 71 (2019): 3640.